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,选择三代试管婴儿PGD优势
这种疾病的全称是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引起的高氨血症。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是尿素循环障碍的最常见类型。美国的患病率约为5.9/10万,日本为1.3/10万,芬兰为1.6/10万,意大利约为1.6/10万。 1.4/100,000。我国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。
患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主要表现为一系列高氨血症症状,主要分为两种类型:新生儿期急性发病和新生儿后期发病,后者为迟发型。大多数男性患者通常在新生儿期发病。出生时可能没有异常。几天之内,开始出现烦躁、进食困难、呼吸短促和嗜睡,并迅速发展为抽搐、昏迷和呼吸衰竭。治疗后,死亡常发生在新生儿期,大多数幸存者留下严重的智力障碍。有些儿童表现为延迟发病,比婴儿期更为常见,症状相对较轻,但临床表现较多变,如肝肿大、癫痫反复发作、生长发育障碍、行为异常等。儿童和成人发病常表现为慢性神经系统损害,表现为各种行为异常、精神错乱、烦躁和阵发性呕吐。大多数杂合子女性携带者终生无症状,少数已发病。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。重症可表现为新生儿急性起病型或成人起病型。
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缺乏症,属于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,编码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TC的基因位于Xp21.1,全长75 968bp,有10个penets子,编码的OTC含有354个氨基酸酸。迄今为止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340种,其中80%是点突变,其他还包括插入和缺失。
由于OTC基因突变,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活性丧失或低下,氨基甲酰和鸟氨酸合成瓜氨酸受阻,导致血氨基甲酰磷和血氨升高,瓜氨酸减少。磷酸氨甲酰的增加导致其旁路代谢物乳清酸和尿嘧啶的增加。血氨升高会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,可导致大脑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、抑制性神经递质增加,造成脑损伤。
适合临床使用:针对每种疾病精细设计,检测致病位点,可检测重组,检测精度更高;分析结果更灵敏:测序不仅可以使用设计的SNP,还可以找到新的SNP,用于提高重组断点的检测灵敏度;有助于减少先天性无虹膜患儿的出生,有利于优生优育。
医院医生
更多